close
CHAPTER 1. 人際關係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告別獨行俠的日子 
人際關係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展、心理的調適、資訊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係的協調,都離不開人際關係。 
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和他人而單獨生存。儘管很多年輕人經常說:「我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我自己也可以做到!」、「我不喜歡和他人來往!」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不可否定的。 

很多年輕人在學校裡習慣了當「獨行俠」,認為只要成績好,其它都不重要。進入社會這種想法仍然沒有改變,結果造成了自己對現實生活的嚴重不適。 

有一個當工程師的年輕人,從小到大都對電腦感興趣,以前在學校裡習慣了獨來獨往,現在在公司裡研發部份的表現有目共睹,同事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他能解決。但是他整天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很少去經營與他人的關係,上班、下班他都是獨來獨往,同事們邀他一起去吃飯、唱歌,他都不感興趣;部門主管交代過的事他都能處理得很好,但因為他只專心工作,從不關心工作以外的事,所以工作一年多了,公司老闆還不認識他。 

這個年輕人,大家都不討厭他,但有好事第一個想到的也不是他。到國外出差或到名勝旅遊區開會,甚至升職加薪,都沒有他的份。而那些工作成績一般,但與同事關係良好,特別是經常與老闆「溝通」的同事,卻工作得非常順利快樂。 

這個年輕人為公司部門創造的價值很多,卻常常被同事們背後說「笨得像頭牛」,也有同事覺得他是個「孤僻」的怪咖。 

漸漸的,老同事遠離他,新同事又不瞭解他。不知不覺大家都忘了他的存在,並開始排擠他。後來反而給新來的主管「不合群」的印象,使得主管也不太喜歡他。 

這種情況下,別說他要在工作上獲得多大的成就了,就連這份工作也難保。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要想在這個社會生存,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每個人的背後都需要一個支援系統,而這個系統就需要人際關係來維護。那些成功的人背後的支援系統往往是非常強大的,因為沒有一個人能自己單獨達到成功的頂峰。 

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不懂得一些人情世故,即使有雄心壯志,有堅強的實力,也很難在事業上成功。 

因為人脈越廣泛,你遇到機會的機率就越高。很多機遇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產生的。有時候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朋友的一句話,主管的一個動作,都可能化作機遇,幫你脫離困境,或是讓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得到提升。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安東尼羅賓曾對兩千多人進行長達十年的追蹤研究,最後得到一個驚人的結論: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和他擁有的支持者、人脈關係的數目成正比。由此,安東尼指出:影響人生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人的才華、家庭背景等,而是人的社會關係或人緣。

 
如果你想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就不要忽視人際交往,而是否會處世則直接關係到你人際交往的效果。特別是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千萬不要抱怨人際關係的複雜,也千萬不要以為脫離他人,自己依然什麼都可以做。你應該做的是,儘快建立好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路,並學會一些維護關係的技巧,利用人際關係為自己謀前途。 

如果到了30歲左右,你還沒有建立起固定的、各種不同階層的人際關係網路,那你的人際交往肯定出現了問題,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距離。當然,人際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它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一生的時間來培養。
 
當別人的良師益友 

你為什麼喜歡和你身邊的朋友來往? 
想一想,或許你會這樣告訴自己: 
我喜歡和他來往,因為他很有才華,跟他在一起總能啟發我的思路! 
我喜歡聽他說話,太幽默了,每次都讓我笑得合不攏嘴,非常開心! 
他是一個善良的人,每當我有困難,他都願意幫我! 

有的人,你願意與他來往,是因為他能給予你你所需要的;而有的人,我們不願意與他來往,是因為跟他在一起對你「沒什麼好處」。這種現象可以追溯到我們小時候,小的時候,父母對我們的交友方式常常提出要求,「和成績好的同學玩!」「別和那些小混混玩在一起!」當我們和那些優秀的、條件不錯的朋友來往時,父母會滿意,而當我們和那些品行不端正、背景複雜的朋友打成一片時常遭到父母的反對。因為父母知道我們會從朋友身上有意無意地學到一些惡習。 

當我們懂事後,我們的這種需求便更加清晰起來。對我們有幫助、有好處的人,我們當然喜歡與對方交往。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關係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相互給予彼此所需要的。有的人把這種交換叫做人際關係的互惠原則。儘管你可能認為把人際關係和需求交換聯繫在一起很庸俗,或是污辱了你與朋友間真摯的友情,但是這種交換的本質卻是不能否定的。 

我們所說的這種交換,並不是像市場上的買賣關係一樣,是物質品的交換,它同時也包含了非物質品的交換,例如,情感、資訊、服務等各方面的交換,也就是我們說的「好處」。 

然而,發生在人際關係中的交換與發生在市場上的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也就是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換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要大於或者至少等於所付出的。不然,人們就無法保持心理平衡。 

人們的一切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都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價值觀進行選擇的結果。那些對於自己來說是值得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建立和保持。而那些對自己來說,不值得的,或是失大於得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逃避、疏遠或者終止。 

阿偉是個活潑的年輕人,也很喜歡交友。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工作,尚處於試用期。在工作中,他很佩服那些有能力的同事,而且也希望自己能融入對方的圈子,但當阿偉靠近他們的時候,有些人對他似乎並不太熱情,有的甚至對他愛理不理。 

起初,他感到困惑。同事之間不是應該相互幫助嗎?有一次,偶然間他聽到有同事在背後議論他。「阿偉對我那麼好,應該是想從我這裡學到一些東西,關鍵是他什麼都不會啊。對我沒任何幫助!幫他還不如幫經理的外甥呢!」 

「就是啊!」另一個同事隨聲附和道。 
同事所說的「經理的外甥」是阿偉的同學,畢業後一起進入這家公司。公司只需要一個名額,而這兩個年輕人都還處於試用期,試用期過後決定留下哪一個。 

阿偉聽到這些對話後,非常生氣。他氣憤那些同事們都是些勢利的小人。他也瞭解了,同事並不欠你,沒有理由「應該幫助你」,有些人之所以對自己不感興趣,是因為自己還不具備讓人感興趣的能力與條件。 

於是,阿偉在工作上非常努力,還利用假日參加職業進修班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不斷創造業績,很快他受到了老闆的器重。以前對他不感興趣的同事們,也漸漸地開始對他表示好感,甚至還有一些老同事要請他幫忙呢! 

理所當然,試用期結束,他被留了下來,而那個經理的外甥被淘汰了。 

隨時增加自己可被利用的價值。聽起來很困難,但是這個道理不僅是事實,而且還很實用。 

前面問了你為什麼喜歡跟身邊的朋友在一起,那麼,現在請再想一想,你的朋友為什麼喜歡跟你在一起?也就是說你給你的朋友提供了什麼需求?你用什麼來交換朋友給你帶來的「好處」。 

 
記住,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對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你所得到的東西必然是你所付出的東西交換而來的。交往的這種互惠原則,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必須注意的,讓別人覺得與我們的交往值得,你身上有某種東西吸引著別人與你交往。 

如果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首先想到這一點,而且懂得如何維持交換中的平衡,那麼你就不愁沒人願意與你交往。 所以,先不要問別人能為我做什麼,要先問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
 
快速融入他人的「圈子」 
善於交際的小陸,在IT銷售行業工作了好幾年,認識了行業內的一些前輩,也累積了一定的客戶資源。他想跳槽的時候,有個同行馬上就幫他介紹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因為同行瞭解他的能力和條件,願意幫助他。 

喜歡旅遊的小謝,經常在網路上召集一幫人遊山玩水,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每次旅遊他都能結識到很多好朋友。雖然他是獨生子,但他從來不感到孤獨,而且生活充滿了樂趣,每當無聊的時候,他都會跟朋友們一起玩樂而感到很快樂。 

一個人不可能獨自存在於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著一個朋友圈。在一個圈子中,人們能找到自己的歸屬感,而歸屬感又能給予自己安全感。圈子是一個人一生中交往和活動的主要場所。不同的圈子決定著不同的生活態度。 

有一個年輕人就非常苦惱於不知如何跟人打成一片,他內心裡常常希望跟同事們相處和諧、親密,但現實中他總是感到很孤獨。他寄我的郵件中這樣寫道: 

我剛從大學畢業,現在在一個公司工作。每天都坐在辦公室辦公,要和自己並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工作反而還容易處理,但要和人來往就有些不知所措。看到別人在閒餘時間有說有笑,吃飯聊天,好熱鬧有趣,而自己形單影隻,和別人無話可說,即便說幾句,也立即感到索然無味。 

其實,我在大學的時候,耳邊就有些好朋友,大家口才非常好,很會吹牛,說笑話。我在他們之間顯得很遜色,並不懂得幽默,例如同寢室的人在嬉笑怒駡、高談闊論時,輪到我發表意見時,氣氛就瞬間凝結,我不知該如何接話,處事也不夠圓熟,很容易莫明其妙地得罪人。 

我很羡慕那些健談的人,而自己怎麼就做不來呢?我很苦惱,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和人家打成一片。 

這個男生上班近兩個月,除了原部門的同事,其他部門的人他基本上連名字都不清楚,甚至有幾次,他的同事還把他錯當成實習生。平日裡,大家工作都不輕鬆,多數時間都是埋首於各自的辦公桌,偶爾休息的時候,他一邊考慮著要不要參與,一邊斟酌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插話進去,等他「醞釀」好了,大家的話題正好結束。同事一邊工作一邊閒聊時,他常常是個被忽略的「透明人」。 

人都有和別人交往的需要,否則就會感到孤獨、寂寞、抑鬱、焦慮。可是,人的交往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後天環境薰陶和有培養出來的。 
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首先不能自卑退縮,被動地等別人來理你,詢問你的需求,來幫助你,而應該用一種願意主動「湊熱鬧」的態度,別人在玩,你可以欣賞;別人聊天,你可以傾聽,然後找機會加入。 

不要害羞,也不要不好意思接受他人的關心或幫助,只顧自己埋頭苦幹,其結果是事情不見得做得好,還會讓人覺得你很驕傲、不合群。與其自己瞎揣摩,不如利用初來乍到需要先熟悉情況的機會,多觀察工作環境,如工作氛圍是開放還是保守,同事之間的交流是直接還是含蓄等,再慢慢自然地融入進去。

另外,要加入他人的圈子,就必須找出與他人的共同話題。那些所謂的「文友」、「書友」、「歌友」等,都是因為一個共同的愛好而結合在一起。因此,要學會觀察大家的共同話題和興趣。當然,自己也要學習一些常識和技巧,和別人有了共同的興趣和話題,才有可能相處愉快。 

還要注意的是,要擴展自己的人脈,積極地接受別人的邀請是必須的。在聚會中,會有機會認識很多的新朋友,就算原本不認識但經過一兩次見面、接觸,很快就會熟悉而變成你的朋友。這樣你的圈子也就慢慢擴大了。因此,在別人邀請你參加某個活動的時候,即使你很不想參加,也應該愉快地答應。朋友的多寡,社交的成敗,有時候就在於你的一念之間。 

最後,你可以在所有認識的朋友裡尋找價值觀較為接近的人成為好朋友,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小社交圈。
文章節錄自<20幾歲,就定位Ⅱ.:邁向成功的人際關係法則作者:水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依Ak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