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就在那裡,你找到了嗎?

  現在的小孩及年輕人的心靈愈來愈容易受到打擊。經常為了一點小事便感覺心靈受傷。失去自信、幹勁全消,所有事情都擱在一旁不管。

  「奇怪,怎麼會因為這麼一句話就受到傷害?」回想自己小時候,根本不會因為這種小事就感到心靈受傷。就因為如此,導致現在的父母愈來愈不知道要怎麼對待孩子才好。無論是來自國高中老師們對於學生的看法,或是自己在課堂上與大學生接觸的感受,都能感覺到現代學生的心靈愈來愈脆弱了。

  公司裡總是會看到,因為上司的幾句責備,員工就不想做而提出辭呈。那裡有人心靈受傷,這裡也有人心靈受挫。不論是在學校或公司,心靈容易受傷的人突然大增。於是,嚴厲的話一句也不能說,造成不少管理上的困難。

 

出頭,你需要四個靠山

 

1.用機緣的心態看事情:

  現在的壞事、以未來的眼光看有時是好事,用「機緣」來看待周遭的好事壞事、遇到的好人惡人,就可以放下當下的壞情緒,用平常心看待。不要一直掛意現在的幸或不幸,你會只想著如何向著目標前進。

 

2靠山就在你的朋友裡,你如何打造專屬應援團:

  讓自己學會忍耐和別人共同生活,人會在面對面朝夕相處的情況下磨合,然後建立起交情,網路上交朋友是以「隨時可以封鎖」為前提,不可能讓友誼磨合。

  一同吃飯、裸裎相見、共同旅行、一起喝酒、一起看戲、乃至於激烈爭辯,就算一起做「徒勞無功」的事情,都有助於建立真正的友誼。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才能締結專屬自己的朋友應援團,提供你不斷嘗試的燃料,打敗挫折的最佳攻擊力。

 

 3.建立自我認同,讓你的安全感強大

  如果你不能感到自己是某個團體的成員,這個團體再怎麼強大,也無法形成你的支撐力量──也就是靠山。反之,如果你無法讓一個團體覺得你是他們的一員,你就很可能變成「我們不需要的人」,不管你的本事有多強。

  可以形成你認同感來源的,包括同鄉、同窗、公司前後期……你可以仔細思索,畫出自己的「自我認同樹根圖」──人脈不該是一株強大的樹幹,而應該是錯綜複雜的樹根,以吸收打不倒的人生養分。

 

 4.規律的生活習慣,就是頂尖高手的靠山:

  讓自己的身體與大腦習慣於每天規律的生活方式,就能具有絕佳不失常的戰鬥力。棒球選手鈴木一朗為了培養自己的穩定度,過著每天一樣的行程,賽前聆聽同一首曲子、餐餐吃相同的食物、天天固定時間練習,以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及壓力,讓自己在「平常安定」的狀態下打球。

 

有些事情要努力,有些事情要放下 
當我整理自己的心情時,只要想想「和某些人或事就是無緣」,就能感到如釋重負。並不是和所有的人都有機緣,可以和他們建立良好關係,我們得接受有時候就是沒有緣分。 

同樣的,也不是身為老師就能和所有同學打成一片。尤其大學,學生自行決定選修課程,所以學生必須選了我這堂課,我們才能建立師生關係。若是學生不肯選修我的課程,我們就無法相遇。 

我對學生的要求既高、管教又嚴厲,很多學生都逃避上我的課(按︰作者是日本名人,如同台灣的李家同教授)。我不可能追著他們說:「別這樣嘛……」而主動去教他們。通常這些學生都會選擇和我完全不同類型、提供溫柔指導的老師。就算和我沒有緣分,他們也會有各自學習知識的因緣。 

凡事不過於執著,有時承認「就是沒緣」,在面對不順遂的事情時,就不會過度煩惱。 
就連小孩子在班上結交不到好朋友時,也會產生各種煩惱。像是有不少孩子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結交朋友的能力,大家都說摯友很重要,但身邊就是沒半個,自己一定是不受歡迎的人;或許自己就是沒用的人……。這時只要對為此煩惱的孩子說:「那只是因為你和他們沒有成為好友的機緣,你應該找機會去認識其他人。」相信孩子就能因此轉換想法。 

個性愈是認真的人,愈是容易想太多,覺得是不是自己不懂得送往迎來、欠缺社交能力,而開始自責起來。這不是自己人格上的缺點,也不是對方不好。若是把原因歸咎於機緣,就不會有憎恨他人、怨恨他人的念頭。對於個性太認真、總是想太多的人而言,一切都是機緣的想法,有助於心理健康。 

例如在推行某項工作企劃期間遭遇挫折,雖然知道工作不順利時,自己勢必要負很多責任,但對方難道就沒問題嗎?我們往往因為這樣的想法,而產生責怪對方的情緒。大部分的情況下,挫折不會只是一個人的錯造成,而是種種因素導致的結果,執意追究其中的因果關係一點意義也沒有。自問已盡了全力,倒不如就把挫折當作「這件工作和我無緣啊」,然後做別的嘗試。 

檢討失敗的原因,是為了下次會成功,但如果說再多其中的因果關係,也不可能逆轉局勢,那就不要深究工作失敗的理由。追究也不會有所改變,我就不去深究,對於合作不愉快、感覺始終不契合的人,我會在心裡默唸:「看來我們無緣,下輩子再想合作的事吧。」然後就此放下,不再去強求。 

很少見面、常常按「讚」的,不算朋友 
還有另一種可以讓身心放鬆、縮短彼此距離的方法,那就是喝酒。蘇格拉底曾說:「酒可以滋潤靈魂、撫平傷痛,喚起內心的溫柔情感。」就連平時無法和人深入交際的人,也可能在酒酣耳熱下,打開心房與人交流。所以,喝酒也有助於增廣人脈。 

在餐會酒席,與上司、部屬及客戶喝酒談天,有助增進彼此間的關係。出社會後,其實有很多需要交際「喝酒」的機會。然而,現在的學生及社會新鮮人卻排斥喝酒應酬。甚至有人認為:「喝酒應酬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雖然平時也會和交情好的朋友私下喝一杯,但是當長輩在場、或是和不熟悉的人聯誼時,就會感到全身不自在。對現在的學生而言,所謂的朋友僅限於平時往來的少數那幾個,而課堂上的同學根本不算朋友。所以我才認為聚餐是增進彼此關係的絕佳機會,但現在的學生對縮短與他人距離或拓展人際關係,一點興趣也沒有。 

畫出你的自我認同樹根圖 
想像自己是一棵樹,自我認同的樹根會長成什麼樣子,請你把它畫出來。寫出自己認為過去人生中哪些要素形成了自我認同,然後畫出樹根圖,繪製屬於自己的「自我認同樹根圖」。一邊想像樹根的粗細、長短,一邊畫圖。該畫幾根粗壯的樹根呢?回顧自己的人生,哪個時期曾形成粗壯的自我認同的根?假設自己不曾經歷那段時期,現在又會變得如何呢?當你意識到是哪段時期證明了自己的存在,也就是開始了自我認同的過程。 

比方說,若覺得中學時期社團活動所培養的團隊精神帶給自己極大影響時,可把這根樹根畫粗大一點;和小學時期的朋友雖然還有聯絡,但感情並不深厚,還不如補習班的老師或同學所留下的印象,所以這個樹根就可以畫得細一點。想必有人會認為學生時期與同學間的友誼,都是自我認同根源的一部分吧。但是,絕不可能各級學校生成的根都是同等粗細,一定會有「中學時期的友誼並不那麼深厚,對我而言,還是小學時期的友誼較令人懷念」的情形。 
描繪自我認同的樹根圖,可以讓我們清楚知道在自己的人生中,至今仍然源源不絕提供養分的是什麼。自己是在什麼東西的支持下才有今日,都可以透過樹根圖中具體得知。 
若本身像一根棒子單獨獨立於世上,很容易就會一折就斷,只有在他人的支持下,自己才能變得強壯又穩定。 

練到變習慣、習慣變技能 
能幫助像鈴木一朗這樣優秀運動員的關鍵,靠的是「日常習慣」。比方說,比賽結束後,不管當天比賽的結果如何,一朗一定把使用過的釘鞋及手套擦得乾乾淨淨。這是他從少年時期就養成的習慣,成為少年時期一朗所建立的自我認同,因此變成大明星的今日依然奉行不悖,是一朗對棒球得以保持新鮮感的原因之一。 

我認為,光靠個人的能力及才能,很難永遠維持自我肯定感,我們每天生活在各種習慣當中,應該有過這種經驗:只有在自己一一貫徹習慣時,你才能告訴自己「這件事情做了,一切就沒問題」、「做了這件事情,我沒問題」,以習慣來肯定自己。 
這就像用手指一一確認每件事,確定自己「這個做了、這個也做了、那個做了、那個也做好了」一樣,肯定現在做了這些事情的自己。 

技能是什麼?是變成我的一部分 
化為技能的意思,就是經由不斷的累積,使本質不斷產生變化直到不再變化為止。例如,背誦九九乘法表就是典型把習慣化為技能的例子,一旦記在腦子裡了,之後就沒有練習乘法表的必要。也就是說,要練習到進入腦子,永遠不會忘的境界,才算是技能。 

做任何事,都要達到把習慣化為技能的程度為止,這是唯一的重點。在化為技能之前就放棄的話,永遠也不可能變成自己的一部分。舉例來說,網球場上,如果毫無打球技巧,是不可能參加比賽的。因為沒有可依賴的技巧,就無法訂出比賽策略。 

假設你只會正拍擊球,完全不會打反拍,這場比賽或許會打得很辛苦,但還是有整場都用正拍擊球來對付敵手的打法。徹底練習正拍擊球,直到變成憑直覺就能拿出來運用的技能,讓自己在場上可以用正拍應付八成以上的球。然後,剩下二成的球,就利用正拍回擊對方打不到的角度。而且,實際上也真的有這種幾乎不會打反拍的選手。 

假設只會一種技巧,只要將它技能化(隨手就能拿出來用的程度),並比別人早一步精通,即使不擅長其他技巧,也能避免身心受挫。能做到這種程度,這項技能就再也不會跟你切割開了。 

停止不斷更換跑道的人生 
珍惜與人相遇的機緣。例如與其在認識、交換名片後就此結束,還不如再進展到寄封電子郵件的關係。只是交換名片,並不能帶來任何機會,唯有互傳電子郵件,才能製造一點機緣。 

這樣做的出發點並不在於功利想法的「應該會有幫助」,而是自己主動想和對方建立關聯。這種關係最後也會形成保護自己的安全網。 

以打工或兼職,維持生計的飛特族在社會生活上面臨的殘酷現實,除了時薪低又沒有社會保障外,還有無法建立人脈的劣勢。每換一次工作就得重新培養人際關係,機緣永遠只是機緣,沒有後續的發展。比起正式員工,飛特族遇到的阻礙較少,生活看似輕鬆,但每天累積的經驗卻很難真正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攀上某一職位後,工作上人際之間的聯繫,便會成為自己的資產,並帶來下一份新工作。職位愈爬愈高,人和人之間的聯繫將會帶來更多商機,我們必須懂得如何抓住人脈及擴展人脈,將人脈變成最重要的情報聯絡網。 

工作場所和工作類型換了又換,現在的時代和過去沒什麼選擇的時代不同,現在的人擁有從眾多選項中選擇的自由。但這並不代表你就應該不停變換選擇,讓自己陷入徬徨不安中,而是必須由自己下決定,停止換了又換,安定下來。一再追求更多的東西,絕不可能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          文章摘自<現在起,你需要四個靠山:這樣的生活方式,「任何不順都打不倒你」>
  •          作者:齋藤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依Ak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